在右江民族医学院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教育沃土里,教学名师们如璀璨星辰,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他们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深刻内涵,将“大医精诚”的价值追求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指导。本期继续为大家推出右江民族医学院第七届教学名师系列报道,展示学校教学名师的风采。

麻新灵,护理学博士,副教授,临床医学在站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外科护理学术带头人;护理学院副院长、护理学院党委委员;任中华护理学会护理职业教育专委会专家库成员,广西护理学会外科分委会委员、广西卫生法学会理事、百色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她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风范。在思想上她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在学校师德考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等级。
麻新灵曾获全区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西赛区副高组二等奖,是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负责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她专注于骨病管理和老年护理相关研究,先后主持省级科研和教改4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主要论文有20篇,其中SCI收录4篇、中文核心6篇,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韦花媚,硕士研究生,教授,副主任医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届广西妇幼保健院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二届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务实创新,用心教学,诚信敬业,教研相长,追求卓越”是她一直恪守的教育理念和为人准则。用“心”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灵感。她认为教师通过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被问题困扰时的思考和破解难题的方式,才能培养学生批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说诚信敬业就要诚信做人,以敬畏之心对待教育职业,讲求学术道德与规范,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的良好的行为准则与职业道德规范。韦花媚曾获第九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及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主持1项省级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4篇;临床方面,主要从事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熟练掌握细胞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已结题),校级项目2项(已结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均已结题),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自然1项(已结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SCI19篇。

杨凤莲,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郑州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学一线岗位工作,曾担任过药学教研室副主任。自药学专业开办以来从教19年,她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在教学工作中勇挑重担,勇于尝试创新,致力于教学改革。任教以来兢兢业业,始终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在工作中,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教学评价连年优秀。曾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全国药学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殊荣。
杨凤莲曾获区级教革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2022年获得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被推荐申报区级一流课程,该课程获得了校级课程示范课,并带领团队获得了课程思政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她积极进修学习教学技能和科研技术,努力涉猎新领域的研究,近5年科研能力逐步提升,获得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并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科研论文8篇。

陈建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百色市D类高层次人才,右江民族医学院第一层次人才,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科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教研室主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人和智能优化等。现为《西部素质教育》期刊编委;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抽检库专家;广西科技厅广西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Neurocomputing(中科院SCI二区)、IEEE Access(中科院SCI二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中科院SCI三区)、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中科院SCI三区)、AIMS Mathematics(中科院SCI三区)和Plos One(中科院SCI三区)等多个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审稿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他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是有所追求、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他说,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认真专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都要足够的熟悉。同时,深入了解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法,精心寻找和设计教学案例等。对课堂教学要精心组织,关注学生的整体反馈,积极调动他们的兴趣点和注意力,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境。 陈建荣先后发表了46篇研究成果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SCI一区2篇、二区4篇、三区1篇、四区2篇、EI论文7篇、北大中文核心9篇,科技核心4篇。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8项(其中,主持区级教改项目1项,区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百色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第九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三等奖1项。
(文图/党委宣传部 编辑/莫军 审校/陈苗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