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右江民族医学院从2012年开始先后帮扶西林县10个村;2015年后,固定帮扶西林县新寨村、岩腊村、那务村、弄工村、那讪村、者么村6个村。

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书记邓砚率队到那务村调研民族文化广场建设。

右江民族医学院校长李雪斌在岩腊村“高山火龙果”种植点了解学校帮扶产业项目发展情况。
近期,我校选派的定点帮扶西林县的新寨村、者么村、弄工村、那务村、那讪村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带领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2个联合观摩团分别赴贵州省安龙县和云南省广南县开展“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场观摩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有效推进“千万工程”建设,学习借鉴示范村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观摩团一行听取大革假村“书香文化”乡风文明建设示范项目介绍
观摩团先后来到云南省广南县洛里村、马安村、大革假村、六郎城村、坝美镇以及贵州省安龙县食用菌种植基地,现场认真听取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技术员介绍,实地走访观摩洛里村“一户一景”村容建设、“小院铁皮石斛种植”庭院经济发展项目,详细了解马安村村庄内污水治理融合村貌建设的成功经验,观看大革假村“书香文化”乡风文明建设示范项目,深入学习六郎城村“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先进理念,实地考察香菇和红托竹荪的种植技术。

观摩团听取“小院铁皮石斛种植”庭院经济发展项目介绍
通过“边看、边学、边议、边思”观摩考察学习形式,各村深刻学习到示范村从特色产业到农旅融合,从基层治理到文化传承的多个方面先进经验,看到自身存在的提升空间。各村代表表示将认真总结示范村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本村“千万工程”建设工作。新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明右感触很深:“此次学习到食用菌专业种植技术并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回去自己开展食用菌种植的信心更足了,农民不用担心种植技术问题和销路难题,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更多的农户愿意参与进来种植食用菌”。者么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荣贵说,“在考察之前,我们也计划发展食用菌产业,草菇种植项目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非常值得推广种植,者么村将探索发展食用菌产业”。弄工村第一书记梁世波有感而发:“‘千万工程’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征询群众意见,引领人人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那务村第一书记赵俊豪自豪地说:“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集体合作社‘联农+带农’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本村柑橘特色产业,持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的乡风民风,引领村民改善村容村貌,打造那务民族团结一家亲文化广场”。那讪村第一书记黄善皓表示:“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都要进一步结合那讪村实际进行发展,拓宽路子,开拓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那讪村,进一步发展产业、进行有效的乡村治理和环境整治。”

观摩团到云南广南县坝美镇开展“千万工程”建设考察学习
内涵不断深化的“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凝结了诸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乡村增美、增绿,帮助农民增收、增福,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将继续勇担使命,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不断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成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紧密结合实际,找准工作切入口,分步骤持续推进,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着力提升乡村全面振兴效力效能,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文图/乡村振兴办供稿 审校/吕维纯 编辑/杨承锐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