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这一重要思想的引领下,健康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得到了有力保障。然而,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仍存在不小差距。
那佐苗族乡那讪村卫生室建于2011年1月并于当年10月投入使用,辖区服务8个自然屯。全村336户,总人口1448人,原村卫生室坐落在离村部有2公里远的沙梨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群众看病拿药极为不便。加之旧卫生室历经多年使用,墙体出现漏水和裂缝现象,虽经多次翻修,但仍难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2023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派驻那讪村第一书记黄善皓与工作队员杨文军到旧的卫生室现场查看后,经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召开群众会议,讨论新修卫生室相关事宜。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讨论,决定在那讪村部办公楼旁的空地上新建卫生室。这不仅符合新农村卫生室“四室”的标准要求,更方便了群众到那讪村部办事的同时,能够看病拿药。
在右江民族医学院与西林县卫健局、西林县公立集团医院的共同努力下,黄善皓多次往返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终于,那讪村新建卫生室的指标得以落实。该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历经数月的紧张施工,于2024年5月顺利投入使用。
谈及新卫生室的建成,那讪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善皓自豪地说,“如今,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右江民族医学院在西林县6个帮扶村开展‘健康小屋’行动,通过组建义诊队到帮扶村开展‘医教同行’送教、‘服务百姓’送诊、‘医路右医’送暖等活动,指导村级卫生室建设和摸排慢性病,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医疗队伍。”
那讪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新激动地说:“右江民族医学院助力巩固提升好脱贫地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托起那讪村基层群众的‘健康梦’。”
那讪村村医熊德兵也感慨万分:“新卫生室的建成,无疑为我们那讪村的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健康小屋’行动,我们那佐苗族乡卫生院、基层村卫生室和村医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不仅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还积极宣传基本的医疗知识,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右医的行动,真正助力了我们的乡村医疗事业,也赢得了那讪村群众的高度赞誉。”

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书记邓砚参加那讪村卫生室“健康小屋”揭牌仪式
据悉,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以“党建+健康帮扶”形式,把优质的医疗帮扶服务带到那讪村。帮扶干部入户帮扶给群众和慢性病患者看病和免费带药,群众到附属医院就医开设专门“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患病群众300余人。
右江民族医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青春耀基层 建设好家乡”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活动。包括医学生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艺下乡活动、党支部结对帮扶、“两癌”筛查、健康科普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助力那讪村开展乡风文明村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右江民族医学院先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万余元打造了那讪村民族团结文化墙建设。

右江民族医学院投入帮扶资金打造了那讪村民族团结文化墙
守护一方百姓,助力基层健康。右江民族医学院在西林及百色周边县市构建了点、面、站的医疗帮扶机制,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他们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守护一方百姓生命健康的壮歌,也为那讪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文图/黄善皓 诸葛明双 审校/吕维纯 编辑/杨承锐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