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我校一支由临床医学、护理学、市场营销等多专业学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凭借自主研发的《糖创“姜”愈——新一代糖尿病创面纳米敷料的领航者》项目,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高教主赛道国赛铜奖的佳绩,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团队负责人崔海钹同学,他深情回忆道:“我选择这个研究方向,一方面源于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家人健康困扰的触动。很幸运,学院导师正好启动了相关课题研究,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希望将临床需求与科研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崔海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科研的坚定与执着。
技术研发初期,实验室里充满了紧张而忙碌的氛围。构建稳定的糖尿病小鼠创面模型成为了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小鼠存活率低、建模周期长,实验一度停滞不前。团队成员们在实验室里反复讨论、优化造模流程,减少干扰因素。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他们成功建立了高成功率的动物模型,为后续的药物测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备赛过程中,崔海钹带领团队成员反复修改材料,路演逻辑不断推翻重来。压力之下,他们分工协作、互相鼓励,让“技术研发-市场分析-商业转化”形成了闭环。在临床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护理学专业成员对治疗方案进行了精心优化;市场营销与会计专业成员则完成了竞品分析与成本核算……这种跨界协作模式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整体实力,也让团队成员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决赛现场,团队成员们从容应对评委提问,凭借清晰的逻辑与扎实的数据赢得了评委们的认可与好评。

国赛的经历让他们不仅赢得了荣誉,更重塑了成员们的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团队成员陈宇感慨地说:“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学会了用多学科视角解决问题,敢于挑战传统方案。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团队指导老师陆增辉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支年轻的团队展现出了跨学科协作的巨大潜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我相信他们未来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今,这支年轻的团队正积极推进项目临床三期试验,他们坚信“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之路值得坚守。他们表示将继续携手前行,用创新和智慧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文/大通社记者 刘 烽 冯利菲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莫 军 审校/麻霄汉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