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为纪念第七个世界解剖日,我校以“感恩无言良师,践行医学使命”为主题举办专项活动。我校教务处、基础医学院相关负责人,百色市红十字会、广西红十字“三献”工作志愿宣讲团代表及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全体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在庄重的仪式与深度的交流中,传递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坚守。

全体与会人员默哀并致敬“大体老师”
活动伊始,举行向“大体老师”默哀与献花仪式,以寄哀思,致崇敬。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大体老师”致以最深的哀思与敬意。随后,活动嘉宾和学生代表怀着崇敬之情,依次向“大体老师”遗体献花、鞠躬。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奉献的感恩。这一刻,感恩与责任融入育人使命,激励学子们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以担当之责投身医学事业,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向“大体老师”献花
活动中,广西红十字“三献”工作志愿宣讲团成员雷柳花,以专业视角为现场师生解读人体器官捐献的流程与深层意义。她以“一个人的篮球队”——叶沙的事迹为引,让“生命延续”的力量直抵人心:少年叶沙不幸离世后,家人遵照其遗愿捐献器官,最终让7位患者重获新生;其中5位受捐者因叶沙生前热爱篮球,自发组成“叶沙篮球队”,带着他的梦想驰骋赛场。“叶沙的生命虽定格在年少,却以另一种方式‘奔跑’至今。”雷柳花的讲述让在场学子动容,也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器官捐献不仅是生命的接力,更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象表达,而作为未来的医者,更需守护这份“生命之光”。

广西红十字“三献”工作志愿宣讲团雷柳花宣讲
最后,学生们以一种庄重而温暖的方式向“大体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与感恩。活动现场,学生们纷纷将自己想对“大体老师”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相应的位置,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大体老师”的敬意与感激。学生们在寄语中写道:“亲爱的‘大体老师’,您用自己最后的奉献,为我们点亮了医学之路。您的身体是我们学习的课堂,您的精神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会铭记您的付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辜负您的期望。”“‘大体老师’,您虽然无法言语,但您的奉献却胜过千言万语。我们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用心去感受您的教诲,用行动去践行医者的使命。”

学生献给“大体老师”的寄语
第七个世界解剖日当天,我校人体解剖学课堂宛如一座知识与灵魂的交汇殿堂,一场融合专业与人文、科学与思政的教育盛宴悄然开启。教师以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将解剖学史的波澜壮阔、世界解剖日的深远意义、“感恩大体老师”的深情厚谊以及分享“解剖人文征文”,巧妙编织进课程的每一寸经纬,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学术之旅。

在课堂上结合“第七个世界解剖日”的课程思政环节
(文/图 大通社黄珊珊 张荣涛 编辑/杨承锐 审校/宾晓芸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