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公告>>正文
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2009-03-24 00:00  

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接 教 育 部 司 局 函 件“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09]41号)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教育部决定启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奖学科范围

本次评奖的学科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2)哲学;(3)逻辑学;(4)宗教学;(5)语言学;(6)中国文学;(7)外国文学;(8)艺术学;(9)历史学;(10)考古学;(11)经济学;(12)管理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19)教育学;(20)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交叉学科。

二、奖励等级和数额

奖项分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和成果普及奖。所有奖项均设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本次评奖的总额为630项左右。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的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三、申报单位和申报限额

本次评奖,地方院校和其他部委院校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

本届评奖实行限额申报。我校申报限额为15项。请各部门深入组织发动,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切实做好初评工作

四、申报资格

1、申报学校资格:申报学校应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

2、申报者资格:成果公开出版、发表或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交研究咨询报告期间,正式人事关系在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每人限申报一项。合作研究成果必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

3、参评成果资格与要求

1)申报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成果的起止时间定为20051120071231。申报成果普及奖成果须为著作类,其起止时间为:20021120071231

2)多卷本研究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在符合上述申报时限的情况下做整体申报。

3)丛书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

4)个人论文集可作为著作类成果申报,但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其中某篇论文的作者申请论文类奖励。

5)围绕一个专题,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做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篇论文申报。

6)研究报告,须提交实际应用部门(省部级以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以上企业等)证明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材料。

7)普及类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播普及类著作,须提交关于社会效果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领导批示、受众反响,等等。

4、下列成果的申请不予受理:

1)教材和教辅材料;

2)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司法部法学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3)研究咨询报告类无证明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

4)未经第一署名人本人提出申请的成果;

5)文学艺术类作品。

五、申报步骤

1、申报人登陆“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www.sinoss.net,以下简称“社科网”),下载并按填表要求填写《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评审表》(以下简称《申报评审表》)。

2、学校对《申报评审表》和申报成果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初审主要审查:(1)申报资格是否符合上述规定;(2)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著作权是否存在争议,有无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3)评审材料、申报手续是否符合本申报通知的规定;(4)《申报评审表》中,成果简介引用的事实和数据是否准确、客观,表达是否规范。

3200941013日,学校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审核,从“社科网”下载打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申报一览表》),按要求填录、确认无误后加盖公章, 414科研处派专人报送区教育厅。

六、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表》和《申报一览表》及其电子版文档;申报成果及其他附属材料。

2、各种材料的装订报送方式

1)《申报评审表》一式9份(至少1份原件),统一用A4纸打印。

2)著作类、普及类申报成果报送一式4份(至少1份原件),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人和所申报的学科。

论文类成果一式9份(至少1份原件),包含刊物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在一起。

研究报告类摘要一式9份,同成果采纳证明或领导批件一起,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研究报告全文一式4份,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人和所申报的学科。成果需要保密的,请特别注明。

3)申报成果的各种证明材料或附属材料一式9份,统一装订在《申报评审表》后;论文和研究报告类成果按《申报评审表》、成果、附属材料的顺序装订。

3、报送材料时连同上交相应的电子版。

 

 科研处

                                二ΟΟ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关闭窗口
学校要闻
自治区学位办到我校开... 12月22日
数字赋能 融合创新 202... 12月22日
我校开展全国2024年硕... 12月21日
担当实干勇争先,忠诚... 12月20日
【媒体看右医】人民网... 12月20日
【逐梦六五 桃李芳华】... 12月20日
【媒体看右医】人民网... 12月19日
学校公告
百东校区平面指引图 09月04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3年... 03月07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关于授... 12月14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关于补... 12月14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关于第... 12月11日
关于右江民族医学院202... 11月22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3年... 11月20日
校内通知
关于生命科学研究院第... 12月21日
关于2024年全国硕士研... 12月19日
关于餐补清零的温馨提示 12月19日
关于对2023年度“大美... 12月15日
关于2023年下半年全国... 12月14日
关于2024年全国硕士研... 12月13日
关于开展 “僵尸”网站... 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