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来一个好消息,患者何某的复查结果显示:体内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达到38.05mIU/ml,谷丙转氨酶指标也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在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她终于成功“摘掉”乙型肝炎这顶帽子,真正实现临床治愈。


患者何某在完成16针PEG-IFN(长效干扰素)治疗后达到乙肝的临床治愈
据悉,患者何某24岁,被确诊为乙肝已有5年多,此前一直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进行治疗。2022年7月,该患者到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复查复诊,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覃后继教授、副主任吕建楠博士、黄美金副主任、覃凤飞护士长和医护团队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何某是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经过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沟通,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方案,期间规律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整个疗程历时近16个月,最终在完成16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后达到了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
据悉,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一旦感染,很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进而危及生命。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在停止抗病毒治疗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保持阴性,HBsAb出现,肝脏生化指标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虽然乙肝治疗任重道远,但是临床治愈已不再遥不可及。”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团队表示,很多人认为乙肝病毒很可怕,没办法治,这些都是对乙肝认识的误区,随着现代医学和技术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实现表面抗原的转阴,达到临床治愈。乙肝病毒性肝炎是可防可治的,肝炎病已不再是可怕的疾病,只要注重预防与治疗,大部分肝炎患者可以治愈或控制病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在覃后继教授、吕建楠博士、黄美金副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和践行新版乙肝指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持续为桂西地区乙肝患者提供更加完善、有效与安全的诊治,对于优势人群尽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文/王瑞文 图/感染性疾病科 二审/覃凤飞 三审/王东栋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