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7月12日至18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与武汉大学携手组建跨校联合实践团,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县城以及西林县西平乡那务村,开展了以“医心向党践初心,青春力行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美化乡村、医疗义诊、文化赋能、科技助民、党团共建等多元服务,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力。

武汉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暑期“三下乡”启动仪式。
青春聚力,为美丽乡村“美颜”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们踏上“美颜”乡村的征程。他们手持扫帚、铁锹,穿梭在那务村的大街小巷,清扫公共区域,清理卫生死角,疏通清淤村内水渠,确保排水畅通。在那务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区域,成员们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板结地块进行分层除草松土,全面提升村庄居住环境品质。通过这一系列环境整治举措,实践团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街净”的美丽乡村贡献了青春力量,为后续开展乡村振兴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对那务村堵塞的沟渠进行疏通清淤。
文化铸魂,让民族团结谱新篇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在那务村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童真绘红色”书画课堂上,孩子们手持五彩画笔,用稚嫩的小手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革命故事,让爱国情怀在幼小心灵中悄然扎根。紧接着,抛绣球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默契配合,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传递着团结协作的精神,欢声笑语回荡在村间。夜幕降临,一场以“党建领航促振兴·团结花开共繁荣”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那务村文化广场盛大开幕。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携手登台,用柔美的舞蹈和悠扬的歌声,传递对家乡的眷恋与对祖国的深情。舞台上下,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这些文化活动如同温暖的纽带,串起实践团与村民的心,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沃土中扎根,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村民广场舞——《娥嫚》。
跨校义诊,用智慧医疗筑防线
7月14日至16日,实践团携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世居民族遗传基因精准检测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少数民族人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桂无幽”健康科普团队,在西林县县城和西平乡那务村开启义诊及健康科普之旅。活动现场,中医理疗、内外科诊疗、妇儿保健、骨科咨询等全科义诊台依次排开,体成分健康检测设备也投入使用,为当地300多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和幽门螺杆菌筛查服务。实践团用实际行动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乡村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让健康之花在乡村绽放。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队给西林县群众进行义诊活动。
党团共建,让红色基因永传承
7月17日至18日,实践团联合那务村党员干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党课,走访慰问老党员,并赴西平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服务群众厚植为民情怀,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红色文化浸润的初心使命化作扎根基层的务实行动,让理想信念在基层绽放绚丽时代之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宾晓芸慰问那务村“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

实践团成员在西平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本次“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专业优势,整合跨校资源,以“医疗+文化+科技+党建”模式赋能乡村振兴,为西林县那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虽然活动已结束,但乡村振兴征程仍在继续。未来,右江民族医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郑兴嘉 图/基础医学院分团委 学生会 二审/黄忠仕 三审/宾晓芸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