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三农”政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立方体实践团于7月14日至7月20日,前往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岩腊村,开展了以“四色合力 助力乡村治理”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红引领+绿科普+蓝未来+银关怀”四维治理体系为核心,为岩腊村的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活力。

实践团合照
7月14日,实践团抵达岩腊村后,迅速投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针对乡村养老难题,实践团启动了“银关怀”多维赋能“智慧助老”行动。通过“科技温暖夕阳,智能守护空巢”活动,成员们手把手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构建起基层养老保障的新模式,为乡村养老治理增添了新动力。
7月15日,实践团开展了“蓝未来”儿童“小板凳”活动,以趣味十足的方式为乡村儿童打开知识之窗,拓宽他们的成长视野,助力乡村儿童教育治理。同时,为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根脉,实践团走进乡村老党员家中,开展“挖掘乡土文化‘活教材’,跨越时代对话”活动。通过倾听老党员的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引导青少年在乡土文化浸润中感悟传统魅力,厚植家国情怀,为乡村文化治理注入了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开展“小板凳”活动

实践团走访慰问老党员
7月16日,实践团聚焦乡村环境治理,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清洁与美化。成员们积极投身乡村卫生清洁工作,清扫道路、整治杂物,让村落环境清爽有序。此外,依托公卫专业知识,实践团开展了水质检测,保障村民饮水安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为乡村生态治理和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了专业力量。

实践团成员开展水质问题调研
7月17日,实践团开展“墙绘述乡情,文化润民心”活动,联合村委,依托“千万工程”开展墙绘美化工作,化身为“乡村画师”,结合村规民约创作墙绘,将创意与乡村特色相融合,为村落墙面添彩。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治理,以文化人,推动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为乡村文化治理和环境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实践团成员进行墙绘
7月18日,实践团开展“绿科普”健康“大讲堂”活动,将医学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成员们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当地村民讲解公共健康知识,通过现场演示、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让村民深入了解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完善了乡村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实践团成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
7月19日,“红色引领”民族团结“同心圆”活动热烈开展。实践团成员走村入户,了解苗族同胞的民风习俗,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夜晚的“篝火”晚会更是通过服装走秀、歌舞表演等形式,强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治理共识,促进了乡村民族团结与和谐,为乡村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篝火晚会现场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基层治理的理念,通过“四色合力”模式,在乡村养老、儿童教育、文化传承、环境美化、公共卫生、民族团结等多个基层治理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搭建起了青年群体与乡村大地深度联结的桥梁。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四色合力”模式,以青春智慧破解乡村治理堵点,推动治理资源有效落实,提升治理效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青春方案,绘就更加绚丽的乡村治理新画卷。
(文图/公共卫生学院团学会 二审/卢小新 三审/张文玲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