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1日,右江民族医学院“礼寻中华民族‘三交’同心林”学生会实践团在文化探源中启航,从民族医药文化与技法调研学习中成长;联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结对共建”开展医疗义诊活动;深入到东山乡弄山村调研,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

实践团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义诊活动,共筑健康防线
健康同心,青心义诊。实践团充分利用高校与医院的资源优势,携手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巴马县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义诊活动,将惠民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协助配合专业老师们做好义诊工作,测量血压、血糖等,同时还将中医推拿手法运用到服务中,以力所能及地助力义诊活动顺利进行。
实践团还以小组形式,现场走访群众开展“亲民科普”活动。他们向群众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理念,切实提升乡镇居民的健康水平。队员们秉持文化传承的初心,以专业赋能调研、实事服务人民诠释“三下乡”之行,让调研过程“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深刻践行实践调研的意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使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动力。

实践团成员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并发放宣传册
在东山乡弄山村,实践团在村中的文化展览馆领略了瑶族特色节日文化及生活习性,帮助队员们为调研瑶族医药文化奠定基础。吴同学以自身学习研究的视角向队员分享瑶族传统文化与医药文化相关知识,进一步促进实践团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研讨者,强化实地调研的“角色成长”与学习成效。

实践团在弄山村参观文化展览馆
实践团还到瑶族祝著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蒙老前辈家中围坐共话。交流中,蒙老从瑶族文化与历史发展为引,讲述了祝著节承载的民族记忆,更以鲜活的故事诠释了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智慧。结合实践团调研方向,蒙老谈及瑶族药浴与壮瑶医药的关联时,特意掀开一罐煮过的药渣让大家观摩。药罐中沉淀的褐色药渣仍散发着草木清香。这些草药或采自深山峻岭,或取自田间地头,每一株都凝结着瑶族先辈“就地取材、防治结合”的生存智慧。队员们围坐聆听,看着蒙老手中带着自然气息的草药,对瑶族医药“药浴养生、未病先防”的特点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拜访非遗传承人蒙老,感受民族智慧

此次探访让队员们以深切体会瑶族非遗文化的视角,感受其中蕴藏着关于医药的古老智慧与独特魅力,更在心中筑牢了传承与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文图/校团委供稿 二审/黄祯雄 黄 霞 三审/韦金凌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