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右江民族医学院“网医传知,科普润乡”社会实践团赴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外域屯,开展持续一周的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发挥医学专长,创新形式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发展。
实践团聚焦慢性高血压疾病,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走访”模式,开展高血压专项调研。队员们不仅入户收集数据,更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帮助、与老人话家常,在细致调研的同时送去温暖和关怀。在掌握乡村健康情况后,实践团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心制作主题鲜明的科普短视频及配套手册。这些材料摒弃晦涩术语,采用大量生活化场景和直观图示,内容精炼,确保村民能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学习。

实践团成员为群众进行手法按摩。
结合村民的健康需求,实践团队员发挥专业所长,创新开设了“健康大讲堂”。他们走进群众中间,用最朴实的“家常话”、最鲜活的本地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预防、科学用药、合理膳食等核心知识。课堂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一位听完高血压防治课的村民深有感触地说:“课管用!讲得透亮!以前真不知道咸菜、酱豆腐里藏着这么多盐,以后炒菜真得少放那‘一勺盐’了!” 村民质朴的话语,正是科普内容“接地气”、效果“看得见”的最佳印证。
知识传递不止于课堂。讲堂之外,实践团还贴心设立了健康咨询服务台,将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队员们提供免费的血压、血糖测量服务,并根据测量结果和村民个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指导,耐心解答各种疑问。更是发挥专业所长,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免费的手法按摩服务,缓解劳作的疲惫。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服务,不仅有效提升了村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更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健康理念从“知道”走向“做到”。
针对暑期溺水高发问题,实践团面向村内青少年及家长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互动演练等方式,生动普及防溺水常识、救援技巧及心肺复苏(CPR)操作,有效强化了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队员们还讲解了七步洗手法等基础卫生知识,助力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

实践团成员与群众合影留念。
以青春播科普火种,用专业所长助乡村发展。此次“三下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探索出一条以专业健康服务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路径。队员们表示,将持续精进技能,凝聚青春动能,让健康科普的星火持续照亮乡野,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文图/校团委提供 二审/左瑶 三审/韦金凌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