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9日,校学生会实践团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二篇章”,于行走中挖掘革命故事里蕴含的医药文化,以了解壮族“补粮敬老习俗”为引,走访长寿老人,交流感悟这片土地的人文底蕴与民俗风情。

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西山革命故事
实践团走进西山乡西山革命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历史叙事中了解当地革命历史。黄同学再从民间故事视角下讲述“长征路上的中医药”微团课,在“南瓜瓤泡盐水裹伤口疗伤”的民间故事中感受历史中的军民交融,从革命故事的医学视角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

实践团探访长寿老人,聆听岁月故事
访谈长寿老人多为壮族,谈及民族和医药相关的话题时,队员们从其口中了解到壮族“那文化”的故事,共同探讨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工艺,对其过程所需要的红蓝草、密蒙花等原材料进一步深入交流。从中医药材的角度,前者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咳化痰等功效,后者则用于治疗红肿疼痛、视力模糊等眼睛问题。这些植根于生活的民族智慧,既是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更流露着民族医药文化深厚的底蕴。

中医馆医生现场手把手教学
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角度,实践团前往甲篆镇卫生院开展调研学习,卫生院黄院长化身“老师兄”带着队员们来到院里的中医馆了解学习,中医馆医生手把手传授中医推拿手法,精准到点地指导队员们认识并查找穴位,每名队员都参与到实操中,相互尝试、虚心求学,以实践检验真知。从先前的文化探寻渐进到技法实操学习,具象化地推进实践调研进程。
(图文/校团委提供 二审/黄祯雄 黄霞 三审/韦金凌 发布/吴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