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强调其对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作用。学生会实践团于7月中下旬,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1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探、悟、研、学、行”五学联动为路径,探寻壮瑶医药文化脉络,助力中华民族“三交”同心林建设。

在巴马长寿博物馆合影

西山革命纪念馆溯源民族医药印记
探寻文化基因,思悟调研内涵
实践团走进巴马长寿博物馆、西山革命纪念馆等地溯源民族文化,研学革命历史中民族医药文化的足迹,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探寻文化脉络,挖掘调研方向。
实践团成员化身主讲人,结合观学收获进行分享与交流探讨,从民间故事视角讲述“长征路上的中医药”微团课,从“南瓜瓤泡盐水裹伤口疗伤”的民间故事中感受历史中的军民交融,为后续调研找准出发点。同时结合当地医院资深医生的访谈调研,深入学习了解民族医药技法与用药特点等,进一步深化调研意义。

与县医院医生探究民族医药技法

在瑶族文化展馆中挖掘瑶族文化内涵
循脉深入调研,挖掘文化底蕴
“研”则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多形式结合,深入挖掘民族医药文化与康养智慧。实践团赴西山乡坡月村与长寿老人围坐畅谈,从老人日常饮食习惯、康养理念及“壮族补粮”习俗等探究民族医药的文化内涵。
实践团还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蒙老前辈,蒙老以瑶族文化与历史发展为引于成员们畅谈,并从自身日常生活的草药运用向成员们展示家中药罐,讲述自身药浴习惯,帮助成员们对瑶族医药“药浴养生、未病先防”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与长寿老人围坐话家常

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蒙老
实操中医技法,践行文化传承
实践团化理论为实践,赴甲篆镇卫生院中医馆、县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中医技法学习,中医馆医生“手把手”指导队员定位穴位、练习推拿手法,并实地观摩康复理疗科室的针灸、推拿等技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与学校附属医院及巴马县人民医院“结对共建”,在寿华文化广场开展联合义诊服务。成员们协助医生测量血压、血糖,并面向周围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科普,惠及百余位老人。实践团将整合资源、打磨成果,组建“00后”宣讲团在校园范围内进行文化传承宣讲,扩大实践调研成效及影响力,让民族医药文化在传承中绽放。

调研学习中医针灸技法

“结对共建”义诊服务
实践团以壮瑶医药文化为切入点,挖掘民族“三交”历史脉络,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并形成研究成果,推动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春动能、贡献文化力量。(图文/校团委 黄桂琦 二审/黄祯雄 黄霞 三审/韦金凌 发布/黄素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