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学校或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三尺讲台,指引着莘莘学子前进的方向;他们宛如璀璨星辰,照亮患者康复的漫漫征途。这些优秀人才,他们以细腻之心、专业之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非凡篇章。每一次贴心照料,每一回紧急应对,都凝聚着他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党委宣传部推出“仁心守方寸 白衣写春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护理之光的独特魅力,感受这份温暖人心的力量。
从青涩懵懂、不谙世事的护理学子到雷厉风行、刚毅果敢的管理带头人,她的脚步从未停歇,成为了无数护理工作者和学子的榜样。她就是我校2008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百色市护理学会2022-2023年度“优秀护理部主任”、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2022年度“十佳医德师德标兵”、2022年百色市和北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顾亚丽。

心之所向,爱的力量引领
2008年毕业后,顾亚丽留在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工作。作为科室的第一个本科学历护士,领导同事们对她期望很高,她在承担了许多压力的同时也得到很多锻炼机会。说起为何会走上护理行业,顾亚丽陷入了回忆,向我们娓娓道来。原来,她的母亲也是一位医疗工作者,在乡村担任赤脚医生,主要从事助产工作,但在那个时代,她母亲的工作不仅仅是接生,更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宝贵的医疗服务。
在顾亚丽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温柔细致、竭尽全力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人,母亲的敬业精神和在当地受到的尊敬,让顾亚丽深刻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高中填报志愿的时候,顾亚丽坚定的选择了护理专业,让那颗悄悄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顾亚丽认真的说道:“这些经历和感触让我坚信,加入护理行业是我人生正确的选择。”
高度自律下的学习与工作
顾亚丽在护理专业的学习旅程中也曾面临过迷茫和挑战,她说,“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设立目标→全神贯注学习和工作→运动和娱乐调节→睡前总结和反思,是顾亚丽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后常用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她的同事何晓婷这样评价道:“顾老师不仅学习效率高,在工作上也一直表现出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她经常加班加点,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在团队合作方面,她善于协调沟通,能够带领团队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她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团队内部和谐与稳定,使团队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顾亚丽的职业发展之路,是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之路。从一名基层的临床护士,到护理部副主任的管理岗位,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努力和汗水。
“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会获得理想的结果”,顾亚丽笑着回忆:2012年她代表医院参加2012年广西女职工岗位竞赛,当时花了大量时间准备,比赛时信心满满,结果却不尽人意,回顾此次失败的经历,让她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此后的每件事,顾亚丽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全力以赴的状态去完成,用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最后的结局,因为唯有用心经历,才能真正的成长。顾亚丽感叹道:“冥冥之中之前学习的东西后面都是有用的,当你回头再来看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走在很多人前面了。”正是因为顾亚丽这样脚踏实地,勇于挑战,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使她最终脱颖而出。2019年,顾亚丽被任命为护理部副主任,虽然是附属医院历年来最年轻的护理部副主任,但她依旧会尊重和征求前辈的意见,需要她去做的事情也都会认真做好。在管理岗位上,她更能以人为本,尊重他人,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也得到同事的拥护和敬佩。

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事
顾亚丽的人生哲学中,感恩和反思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她说在临床工作的时候,她的护士长黄艳青老师非常的温和、善解人意,对她也非常认可;到护理部以后,周围的前辈们更是对她谆谆教导、照顾有加;在职务晋升之后,虽资历尚浅,但是领导及同事都非常支持她;在工作繁忙时,家人也非常理解与支持。特别是2022年2月至8月,顾亚丽先后带领队伍进入百色应急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百东院区)以及北海银滩医院抗击新冠疫情并圆满完成任务。在此期间,她的丈夫在县里也有任务,基本是婆婆一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我非常感激医院这个平台,还有我的同事、我的家人,唯有更好地生活与工作,才能对得起大家的这份恩情”。正是常怀这份“感恩之心”,顾亚丽对待工作、对待同事总是满腔热情,如沐春风,不求回报。
正是这份坚持,顾亚丽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她现在兼任中华护理学会人文护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广西护理学会护理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百色市护理学会秘书长、百色市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和主要参与市厅级课题8项,开展护理新技术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近几年,她荣获“百色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荣誉证”“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荣誉证”“2020年医疗行业服务效能杰出讲师”“百色市优秀护理部主任”、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她厚积薄发的沉淀,更是从一而终的坚持。对于青年学生的寄语,她鼓励同学们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升自身素质;要勇敢地抓住机遇,不要害怕失败和挑战,青春赋予青年学子造梦的能力、超越平庸的勇气和打破陈规的底气,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年轻和碰壁将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财富。
(文图/护理学院供稿 编辑/陈苗 审校/杨承锐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