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初,根据国家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安排,6月9日,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作为该院“组团式”帮扶工作队的首批5名专家之一来到了百色市那坡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并与该县人民医院各科室开展走访调研,围绕医院发展、合作模式、科研申报、人才引进、学术交流、医师培养、人才建设等进行深入广泛地交流座谈。
拟解血透难题 始终念兹在兹
初来乍到边疆地区百色市那坡县,右医附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队员黄海庭博士就体验到了当地医疗资源的匮乏和帮扶责任的重大。作为一名肾内科医生,黄海庭博士从帮扶第一天起就不停地问自己:能为这里做什么?该怎样帮她们?她深信,把日常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把帮扶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成就。

右医附院黄海庭博士在指导那坡县人民医院开展肾透析半永久透析导管置入术
黄海庭博士被安排到那坡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这里是那坡县唯一的血透室,拥有17万人口的县城却只有10台血透机、5名血透护士和2名血透医师,医疗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此,那坡县人民医院血透室仅能接受45名透析患者,其他未能在当地就医的透析患者,只能前往周边县(市、区)进行血液透析。其中不乏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者。
看到患者们面临的这一就医难题,黄海庭博士深有感触,不由得想起国家反复强调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不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那么,如何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面对这个问题,黄海庭博士始终念兹在兹。
开展技术帮扶 造福当地患者
于是,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在当地医师的支持帮助下,她深入了解到那坡县人民医院血透室设备少,还有一些关键医疗技术不成熟,其他的血透相关操作均未能开展,如肾透析半永久透析导管置入术、肾透析动静脉内瘘术。这两项技术是每位血液透析患者必须要进行的手术,正是缺少这两项技术,导致部分尿毒症患者不能在当地治疗,这给当地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找到问题症结后,黄海庭博士决定帮助指导那坡县人民医院开展这两项新技术,希望能够切切实实帮助到当地的患者。然而,在开展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外科医生的协助、护理团队的配合,还需要购买专门的手术仪器设备,最重要的是要赢得患者的信任前来就诊。

右医附院黄海庭博士在指导那坡县人民医院开展肾透析半永久透析导管置入术
那坡县的一位70岁老奶奶陆某,3年前诊断尿毒症。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因某些原因一直未能建立动静脉内瘘。当听闻现有右医附院专家到那坡帮扶开展此项技术后,陆奶奶主动前来了解情况。
经过血管条件评估后,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告知陆奶奶可以进行动静脉内瘘术。那一刻,陆奶奶惊喜万分,非常期待能够早日实施这项手术,看着患者那无比信任的眼神,黄海庭博士备受鼓舞。
经过和患者前期的充分沟通,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开始对那坡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筹办手术物资等。2022年6月23日,在黄海庭博士的指导下,那坡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主治医师黄俊、住院医师许成联合为陆奶奶成功施行了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术后伤口恢复好,内瘘血流充足,手术非常成功。
2022年6月29日,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再次指导那坡县人民医院血透室王珣臣主治医师,为一患者成功放置右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术后,患者能够顺利使用右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行血液透析。
两位患者的手术非常成功,他们在康复出院时对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道谢不已,患者们灿烂的笑容是对黄海庭这个帮扶医生最大的鼓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表示,她要把所掌握的技术都传授给那坡县当地医护人员,希望能够帮到更多需要治疗的尿毒症患者。
患者获得治疗 医护倍感欣慰
一点一滴的努力,跬步千里的跃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继续指导那坡县人民医院开展技术工作,截至帮扶工作结束,共计指导该院开展肾透析动静脉内瘘术7例,开展肾透析半永久透析导管置入术4例。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及时的治疗,黄海庭博士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右医附院黄海庭博士指导那坡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开展动静脉内瘘术
健康是立身之本。此次医疗帮扶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回首那些帮扶岁月,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深感帮扶之路的艰辛与不易,也收获了挑战和成长。
除院内业务指导外,右医附院黄海庭博士还积极参与那坡县人民医院组织的各种各类义诊活动,为那坡县当地群众认真仔细诊治,针对夏季老年人容易引发的流行性疾病的日常预防,进行了详细讲解,建议大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组团式”支援帮扶是国家赋予医务人员的光荣任务,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右医附院肾内科黄海庭博士表示会继续关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努力克服帮扶困难,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为更多的那坡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图/隆文斌 二审/刘东亮 三审/王东栋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