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要闻>>正文
【开学第一课】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雪斌开学致辞:精于医术、诚于人品,做新时代的人间大医!
2023-09-12 18:26  

9月12日,右江民族医学院迎来了3900多名新主人在他们开启人生新征程的时候,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雪斌寄语新生:精于医术诚于人品做新时代的人间大医

以下是李雪斌校长致辞全文:



精于医术 诚于人品 做新时代的人间大医

——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李雪斌 校长

2023年9月12日)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如约而至,来到红土地上、右江岸边,相聚在美丽的百东新校区,共同见证同学们展开新的人生画卷!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邓砚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养育你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家长朋友们,“天下父母心,世间最真情”,今天,你们既是最高兴的人或许也是最失落的人,我们天天盼望着孩子们快快长大,可如今孩子们真的要展翅高飞,心中却不免牵肠挂肚、万分不舍。作为校长,我深感“孩子们是否能成长、能成才,关系学校之重大责任”。你们把孩子交给右医,请你们放心:一是学校不忘办学初心,努力建设新时代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学校牢记育人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天前在教师节上的殷殷嘱托,做好老师、做“大先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锻造一支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启智润心、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躬耕教坛的优秀教师队伍,带领同学们敢闯医学殿堂、勇攀医学高峰;三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全环境育人,把严格要求的管理和春风化雨的教育结合起来,及时响应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关切,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

   同学们,感谢你们的信任和选择,成就了我们这个秋天里最美丽的遇见。今年,正值右医建校六十五周年,昨天9月11日恰逢学校的校庆日。六十五载弦歌不辍,六十五载风华正茂,如今的右江民族医学院,生机勃发、一路高歌,正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十五载风华,右医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积淀了很好的传统。一代又一代的右医人传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红色血脉。1958年夏天,为了改善左右江革命老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前身——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开始招生了。从此,右江民族医学院怀着一颗为广大基层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赤子之心,肩负着改善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的神圣使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1972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龙卷风席卷百色,当时简陋的校舍哪里抵挡得住狂风暴雨的侵袭,全部校舍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校舍没有了,但是右医人的初心和梦想不但没有破灭,反而愈挫愈勇。师生们自力更生,上山伐木,下河捞沙,肩挑背扛,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所“草棚大学”,顽强撑起了革命老区医学教育的一片蓝天,铸就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如今的右医人,始终以坚持扎根少数民族地区不动摇、面向农村基层服务不动摇、培养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不动摇的“三个不动摇”为己任,努力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六十五载风华,右医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中收获了很大的成就。大家所选择的右医,当前已经迈入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内涵建设主线,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得“全国就业五十强高校”的称号。目前,学校设有14个院系部,开设27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还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69个教学实践基地,现有专任教师965人、包括附属医院有教职工4000多人。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五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翻了一倍,目前拥有本专科、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学生近3万人,生源质量不断提升,一本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今年学校一本最低录取分数超一本线近50分,在广西高校中排名第三,这说明能考进右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同学们都非常地了不起!

   六十五载风华,右医在“三全育人”的落实中涵养了良好的氛围学校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三全育人”格局,用心用情营造优美育人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这几年,学校筹资1.3个亿完成百城校区(西区)建设,累计投资约6.4个亿完成百东新校区一期工程,融资15个亿建成1200张床位的直属附院百东分院。就在这个暑假,我们的百东新校区一期工程500亩如期竣工并正式启用了。相信,高端大气、布局有致的图书馆和合一堂将燃起你们畅游书海的欲望;现代智能、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和实验室将承载你们追寻真理的梦想。红船长廊、弘道池边,清晨的阳光将陪伴你们朗朗晨读;知新广场、田径场上,将看到你们飒爽英姿;当大医广场、同心广场的喷泉涌起,当凤凰花开染红山坡,当爬山虎又绿满院墙……置身这一切,你们将会学得更加舒心,过得更加舒适,真正能够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你们满满的关心和关爱。接下来,大家还将会看到更多更美好的画卷徐徐展开,无论是一桌一椅,一花一草,还是未来拔地而起的百东校区第二期700多亩的校园,想必都会让大家惊喜不已。

   六十五载风华,右医还在“十四五”规划的实现中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今年6月,学校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面对未来,提出了全面实施“创新发展三步走”的战略,也就是第一步,到2024年通过“更大申博”攻坚战,总体完成更名大学任务;第二步,到2025年完成更名大学目标,基本完成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任务;第三步,到建校80周年基本建成新时代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目前,学校更名大学已经纳入广西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获广西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我们“更大申博”的“右医梦”正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同学们,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嘱托吗?他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殷切期盼,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天安门广场上新时代青年的铮铮誓言和青春最强音,至今依然在我们的耳边不断回响。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右医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借此机会,我想对大家提出四点希望:

   一是要有理想立大志、做心怀家国的人间大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我们的全国优秀教师李海教授,从大学毕业之后,放弃了南宁、柳州等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当时还非常偏远落后的百色革命老区,一待就是将近四十年,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医学专门人才;还有国家二级教授、上海曙光学者、广西特聘专家龙喜带博士,为支援右医的发展,毅然从上海交通大学回归母校,参与右医建设,带领右医病理学团队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

   像李海教授、龙喜带博士这样的右医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凭借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医学事业的追求,诠释了悬壶济世、桃李芬芳的师者大爱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今天,右医的接力棒又传到了你们的手中,大家应当立志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我们右医人应有的贡献。请同学们时刻铭记,要将个人志向、发展追求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作为最大追求,心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怀揣远大理想,响应时代期许,在科研一线冲锋、在医学前沿探索,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在圆梦征途拼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要懂人文明大德、做德才兼备的人间大医。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统一。“大医精诚”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它取自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名句。孙思邈所倡导的大医之“精”,也就是技术要精湛;大医之“诚”,也就是品德要高尚。所谓“精于医术”,就是要“医术精湛、人文精通、服务精心”;所谓“诚于人品”,就是要“待人诚恳、做人诚信、为人诚实、品德高尚”,努力达到儒家所倡导的“君子慎独”的理想道德境界。

   刚才给大家致辞的潘兴寿老师,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人文医生”,是我们老师和同学们的表率。作为心内科的专家,从医从教三十多年来,几乎每天清晨,在大多数住院患者还没有起床的时候,潘老师就第一个来到病房和办公室,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用他的丹心妙手托起了无数心脏病人“心”的希望。很多他的学生都说,如果你们有幸能与潘老师近距离相处后,一定会被他的亲和力所吸引,会被他的幽默感所治愈,更会被他的渊博学识所折服……这就是我们右医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最近,我校罗尚政、韦文荣两位研究生被评为2022年百色市“身边好人”,同时入选2023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去年,他们目睹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两名骑手摔倒受伤,其中一名男骑手被车子压住,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他们当即上前进行施救,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他们说:“作为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使命像是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社会哪里有需要的地方,我们就会投身到哪里去,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的,如果医学离开了人性,丧失了底线,失去了温度,也就失掉了灵魂。只有胸怀大爱、敬畏生命,方能成就医学的温度、生命的宽度和科研的厚度,才能真正成为“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才。

   三是要精医术成大才、做学识扎实的人间大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步入大学,首要任务是学习。大学既是求学问道的“修行地”,也是锻造人才的“大熔炉”;既是优胜劣汰的“竞技场”,也是未来人生的“分水岭”。没有哪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如果说成功有套路,那一定是学习和善思;如果说学习有捷径,那一定是勤奋和自律。

   当今,医学及其相关领域是发展最快、最富创新的学科,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人脑与计算机结合(人工智能)等等,可以预料未来30年,医学变革将会更加迅猛。而且,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的生命周期,将会越来越长,很大概率会让人类的寿命大幅度延长,生命科学家告诉我们,“百岁人生”也许比“人工智能”占领地球更加地现实。所以,未来我们可能要工作到70岁甚至要到80岁才能够退休,而这很可能导致我们的人生,从学习工作退休三段式,变为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最后才能退休的多段式。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必将很快迭代,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是适应未来唯一正确的策略。前两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增负”,严把出口关,适度增加对本科生的淘汰率。学校也出台了相应举措,将以上的从严要求落到实处。因此,希望同学们秉持“善思进取”的优良学风,不“躺平”,不“佛系”,不“摆烂”,潜心求知、修学储能、增强本领,在扎实求学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四是要能创新担大任、做追求卓越的人间大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之学,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同学们,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不断探索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发兴趣,寻找热爱。兴趣和热爱不会凭空降临,你们要在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中找到契合自己的方向,在深入挖掘与亲身体悟中形成准确的专业认知,领会专业使命、了解行业需求,积淀经世济民、叩问苍穹、探秘未知的无畏勇气和不竭动力。特别是我们的研究生同学,要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巨性、持久性和不确定性,在攀登医学高峰的崎岖道路上,不要轻言放弃,通过坚持和努力我们必将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们2022年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的覃花杏同学,在校期间,便发现先天性巨结肠存在灌肠难的问题。为了攻克这道难题,她不断学习、敢于尝试,研发设计出“洁肠星”等系列创新灌肠用品,申请专利22项,获国家专利20项,多次夺得国家级大奖,并荣获第二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同学们要向覃花杏学姐学习,坚持创新,以担大任,把事不避难作为责之所依,主动走出学习生活的“舒适区”,进入学术研究的“深水区”,挺进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日拱一卒,勇毅精进,不断成就自我的高度和丰富生命的厚度。

   同学们!

   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正当时。你们是右医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续写者,你们的青春梦想和成长故事,恰好与右医“更大申博”的辉煌画卷编织在一起,与建设新时代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任务交汇在一起!事业的伟大不仅在于目标的华丽,更在于过程的壮美。让我们积极拥抱新时代、走进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医学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成功必将属于你们!

   最后,衷心祝福每一位同学在右医都能悟有所得、爱有所获、学有所成,大学生涯圆圆满满、青春闪亮、无限精彩!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学校要闻
凝聚湾区校友情 共谱发... 07月02日
我校召开西南民族医药... 07月02日
创新创业项目背后的科... 07月01日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 06月28日
凝心聚力 同心同行——... 06月28日
锚定新目标 展现新作为... 06月27日
自治区职称工作指导服... 06月27日
学校公告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5年... 04月15日
关于公布右江民族医学... 03月04日
关于组织我校研究生导... 07月01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关于授... 07月01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5年... 06月27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招聘劳... 06月25日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5年... 06月21日
校内通知
2023、2024年年新增政... 06月30日
关于开展生命科学研究... 06月26日
人事处关于开展2025年... 06月26日
关于转发自治区科技厅... 06月25日
关于征集2025年度专利... 06月25日
关于开展第二届广西医... 06月24日
基础医学院2025级新生... 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