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目的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党建+”全环境育人综合改革,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和资助育人工作各个环节,切实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积极探索以“党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融合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相互“耦合”促进的良好机制。
党建引领 从“心”出发,“四个体系”加强心理育人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完善工作机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注重统筹谋划。及时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逐渐形成学校统筹、分级管理、专业引领、责任落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二是制定各类工作方案,织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网”。建立制定《右江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工作方案》《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等,积极构建全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局面,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工作机制。2022年12月,学校被评为广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标准化A类建设单位,进一步提升我校心理育人水平。

我校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举行授牌、揭牌仪式
注重专业发展,推进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第一,我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专业资源和党员教师比例。采取校内及校外相结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内的所有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不断提升心理教育与咨询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专职教师每年参加的专业培训保持在平均60学时以上的较高水平,兼职教师也确保达到平均20学时以上。第二,推动构建“四支队伍”,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组成临床医学院心理治疗师队伍、学校心理咨询师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心理朋辈辅导员队伍等“四支队伍”,建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的“三个结合”的独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治疗师资队伍和服务体系,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的资源互通、充分利用的工作效果。
开拓育人模式,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是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提升心理教学质量。我校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设置36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体验课12学时;通过教评系统调查,学生教学满意度达到9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到有效实施。二是丰富活动载体,营造浓厚心理健康氛围。学校以“知识健心”“活动健心”等方式,利用二级站、心协等平台,以“3.25”“5.25”为契机,开展心理活动月及主题心理健康活动;打造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一院一品”特色活动、心理协会特色活动,形成“班级、院级、校级”心理活动体系框架;将心理活动融入学生校园生活,实现活动育人全方位,助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重视危机预防,巩固四级防护体系。重视心理普查和危机排查工作,提升干预处置能力。我校使用专业心理测评系统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判,切实做到全覆盖、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我校制定有《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右医教字〔2015〕11号),明确对干预对象在工作原则、工作机制、支持系统方面的工作要求。危机处理之后重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较好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以心理咨询为切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实现个体咨询日常化,团体咨询特色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安排专兼职咨询师值班并接待来访,长期向我校在校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抓好特色化咨询服务。
党建引领 提高育人实效 助力学生成长
精准资助,政策落地校园。为确保“应助尽助”,学生工作部修订《右江民族医学院本专科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管理办法》等10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助力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首先,学生工作部不断强化全员帮扶意识,在认定程序上坚持公开透明、共同监督的原则,注重提高资助评议人员和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完善化、程序合理化、管理规范化;同时,借助广西学生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类型,推进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充分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最后,对因家庭遭遇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学生,学校同样予以认定和帮扶,切实将资助理念落到实处。
育人资助,融入思政教育。学生工作部为健全完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让资助与思政教育联动,把资助发展育人导向贯穿“奖、助、勤、贷、免、补”等资助工作全部内容。目前学生工作部已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奖学金、评先评优等评选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将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纳入评价指标,以此激励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奖助评定环节,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办理工作中,教导学生依规办事、诚信守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勤工助学的组织开展工作中,相应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开展“行红色足迹 筑青春梦想”资助育人研学活动
活力资助,丰富资助活动。为培育受助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和感恩意识,加强推进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使国家资助政策及理念深入人心,学生工作部积极开展各类资助宣传活动。利用校园网、微信、易班等方式开展线上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发布资助育人活动新闻,其中,我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凌佳佳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先进事迹被人民网报道。同时,组织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诚信感恩”活动月、资助主题演讲、资助征文比赛、暑期“三下乡”、受助学生讲党史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准备活动内容的同时更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更深刻认识到国家资助工作的价值和内涵,激励学生以受助为内驱力,努力提升自我,自立自强。近三年我校8名同学分别获全区资助主题征文、书法和受助学生讲党史等比赛一、二、三等奖等荣誉。

“我为资助代言”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校级评选活动颁奖现场
除了在校内进行资助宣传,为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学生工作部每年暑期都会组织辅导员来到困难学生居住地进行实地走访活动。走访期间,辅导员向学生家长们宣传国家资助惠民政策,宣传学校的资助方案措施,并在与家长的交谈中,认真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学生及家长克服困难,激励学生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刻苦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社会。通过“党建引领+资助育人”的培养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向好向优发展,使学生对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也推动了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走深走实,提升了资助育人实效。
(图文/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 编辑/麻霄汉 审校/陈苗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