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AI赋能高等教育”系列讲座在我校百城校区5栋101学术报告厅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俊利主持,教务处、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等副科级以上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近200人聆听讲座。

3月5日下午,我校开展AI赋能高等教育系列讲座。
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孙芙蓉教授以“知识图谱版AI数字教材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从数字教材的建设思路、编写方法及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深入阐述。她首先强调了通过指导思想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的重要性,并展示了数字教材与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框架图。在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拓展性方面,孙教授特别介绍了教材AI助手的创新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训练,构建基于大模型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为学生提供智能化学习支持。此外,她还从教学、科研、管理三种角色出发,提出了创新、合作、产出三种理念,并围绕课程、教材和知识图谱三种产品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数字教育的效率与效益,为医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南宁智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岳以“AI赋能高校的革新力量”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并重点介绍了DeepSeek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应用。他详细分析了AIGC大模型产业的当前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五个阶段,同时结合广西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的实际情况,为高校如何借助AI技术推动教育创新与区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实践方向。
医学影像学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郑红宾教授表示,今天下午的‘温慕西行’让我受益匪浅,就像王俊利副校长讲的那样,如果附院的老师专家没有时间听,一定要让科室里面的年轻人听,以后AI助学是一个发展方向。一个会熟练使用AI技术的人,将来肯定要比不会使用的人更有发展前景,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不学习不跟上时代,肯定要落伍被淘汰。
在聆听了“AI赋能高等教育”系列讲座后,语言文化学院23级英本1班的劳进同学感慨道:“AI技术就像一位24小时不眠不休的学霸伙伴,尤其是AI助教的应用,让我的薄弱学科取得了显著进步,仿佛瞬间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举办AI赋能医学教育专题讲座,是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鼓励教师积极探索AI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图/大通社记者 张玉婷 周 睿 编辑/莫 军 审校/麻霄汉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