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西连绵的青山之间,百色市西林县那劳镇新寨村的乡间小路上,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沉稳而坚定的身影,他是韦云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在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后,他主动请缨,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选派赴那劳镇新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无影灯下的手术台走向乡村振兴的一线战场,这位医者仁心的中共党员,以其独特的专业背景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为村民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聚焦急难愁盼,夯实民生基础。驻村伊始,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办实事、解民忧”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他成功推进了三项关键民生项目:完成那骂至平上二组3.5公里产业路硬化,实现新寨二组篮球场的竣工交付,推动平上二组篮球场开工建设。“过去这条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我们的甘蔗运输出去非常困难。”村民站在新硬化的产业路边感慨道,“现在韦书记帮我们修好了这条路,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地头,成本降低了,收入也增加了。”这些项目不仅畅通了农产品运输通道,打通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更优化了公共文体服务供给,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篮球场成为村民健身交流的平台,欢声笑语取代了以往的沉寂。

韦云师在现场推进产业路施工。

贯通后的产业路。
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促增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新寨村8000亩甘蔗是当地村民的支柱产业,但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下,防治病虫害成本高、效果差。他发挥其学术科研背景优势,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入无人机“飞防”技术。这项举措实现了8000余亩蔗田的统防统治,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升了防治效果。“科技赋能农业,让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韦云师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他眼中,这片蔗田不仅是作物,更是村民希望的田野。相较于传统人工喷洒,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近20倍,农药使用量减少15%,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这一创新举措为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让村民看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

韦云师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
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从握手术刀的精准细致,到执锄头干农活的脚踏实地;从无影灯下的专注坚守,到山间明月下的奔波忙碌,他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驻村更要‘驻心’,只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新寨村党支部书记评价道:“韦书记给我们村带来的不仅是项目和资金,更重要的是那种真心为民的情怀和务实担当的作风。”
现在的新寨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更浓了,团结互助的氛围更厚了。这一切变化,都与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他继续以实干笃行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
(文图/韦云师 乡村振兴办 编辑/陆怡如 审校/麻霄汉 核发/黄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