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日,附属医院妇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张晶教授指导下,成功为三名患者开展了超声引导经皮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微波消融手术,标志着附属医院介入超声在妇科疾病消融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患者黄某发现子宫肌瘤10余年,伴中度痛经不适,4个多月前出现经期延长、痛经症状逐渐加重,超声提示子宫多发肌瘤,较大者直径约5.3cm,在当地医院经过传统治疗后症状未缓解,遂到附属医院就诊。患者李某,发现子宫肌瘤4年余,呈逐年增大趋势,近日复查超声提示肌瘤较大者直径约7.4cm。另一位患者方某,因腹痛3月余就诊,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大小约8cm。李某和方某既往都有开腹手术史,建议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她们均因害怕手术痛苦未采纳,要求在附属医院进行介入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张晶教授指导附属医院妇科团队与超声医学科团队进行术前超声造影检查
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副主任梁月秀副教授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诉求后,急患者所急,立即联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张晶教授远程会诊,专家认为这三名患者符合微波消融适应症。患者在了解到介入消融术可以不用开刀、创伤小、无瘢痕的特点后,均有强烈微创治疗意愿,于是入住右医附院妇科二病区接受微波消融治疗。



在张晶教授指导下,附属医院妇科联合超声医学科成功开展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超声微波消融手术

术后用超声造影即刻评估消融范围,结果显示病灶血供完全消失,达到预期效果
7月14日下午,在张晶教授指导下,附属医院妇科团队与超声医学科团队联合对患者实施消融治疗。术前通过超声造影检查,仔细评估患者子宫情况,明确消融范围。在手术中,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梁月秀副教授、麻海智医师通过一根细小的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快速、精准定位患者体内病灶,经皮穿刺将消融针置入肿瘤中心区域,巧妙避开周围组织、脏器、血管、神经,在充分保护患者子宫内膜的情况下,进行子宫病灶的消融灭活,由消融针释放的热磁场可以使周围的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使消融区组织发生不可逆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只需十几分钟左右,肿瘤细胞即可灭活,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次用超声造影即刻评估消融范围,结果显示患者病灶血供完全消失,达到预期效果。在右医附院妇科二病区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三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疼痛不适感,患处无疤痕,腹部皮肤上仅留下直径不到2毫米的穿刺点,对治疗效果表示十分满意,困扰她们多年的病痛终于解除了。
据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梁月秀副教授介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是造成痛经、贫血及不孕最常见的原因,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子宫或病灶切除。经皮热消融治疗是在保留子宫基础上,原位灭活病灶,不影响卵巢功能的微创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性强、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术口针眼般大小也满足患者美观要求,是真正意义上不开刀、超微创的治疗方式,让患者大大减轻了心理负担,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张晶教授作《微波消融子宫肌瘤腺肌病技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控》专题讲座
7月15日上午,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张晶教授就“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技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控”进行了专题讲座,分别从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等方面为与会学员讲解了子宫微波消融领域的知识。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文成教授、妇产科主任李妹燕教授和医院妇科、超声医学科和百色市及周边兄弟医院医护同仁共同参加学习。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现场互动不断。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的微波消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张晶教授及其团队的帮助支持下,附属医院妇科联合超声医学科顺利开展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手术,是医院多学科协作中的一个成功案例,对于提升医院及本区域妇科、超声医学科诊疗技术水平和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老区广大女性患者带来福音。
(文图/王瑞文 二审/梁月秀 三审/王东栋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