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合并新冠感染、呼吸循环难以维持、紧急进行ECMO上机……在命悬一线之际,今年66岁的老年患者沈某遇到了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将他从生死边缘拉回。2023年7月21日,沈某从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康复出院。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的他,稳稳地走出总院区重症医学科病房,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66岁老年患者病情危重,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ECMO团队连夜跨城转运
2023年6月14日晚上8时许,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农进副主任医师接到百色市西林县人民医院的紧急求助电话:一名重症肺炎合并新冠感染的66岁老年男性患者呼吸循环难以维持,需要紧急行ECMO支持。
患者危在旦夕,生命不容拖延,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尧国胜教授当机立断,调度ECMO团队参与抢救。当天晚上,团队成员均在30分钟迅速就位,并按照科室制定流程准备好ECMO设备、转运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和药品,立即乘坐救护车赶往患者沈某所在医院。
当时,患者沈某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纯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6%-88%之间、氧合难以维持,随时有呼吸循环难以维持的风险。在附属医院ECMO团队高效默契的相互配合下,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尧国胜副主任、农进副主任医师、程磊医师在彩超引导下,快速成功置入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置管,护士黄晓燕、赵涵、黄大辉快速完成ECMO设备调试、管道连接、预充,仅用30余分钟,V-VECMO治疗成功实施,顺利转机。经过及时抢救后,患者沈某的血压逐渐升高、缺氧改善,湿冷的四肢也逐渐回暖。
随后,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ECMO团队成员严格按照紧急转运预案各司其职,快速有序平稳地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上。经过2个多小时,217公里的路程,2023年6月15日凌晨4时许,患者沈某安全抵达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过关闯隘5天撤离ECMO,按下生命“重启键”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抓住了抢救重点、诊疗节点、护理细节,持续予ECMO、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等一系列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细管理:容量滴定、心功能评估、抗凝管理、器官功能的维护、呼吸道管理及肺部感染的控制等。科室主任李军教授和主管医师程磊每天都到病床前察看病情,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过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日日夜夜的坚守,最终患者沈某转危为安,病情逐渐好转。2023年6月20日,经过严格评估,达到撤机指征,ECMO上机运行5天后顺利撤除。2023年6月21日,患者完全清醒,可按嘱执行动作,顺利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续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肌肉锻炼、呼吸功能锻炼,详尽康复计划提高愈后生活质量
从2023年6月14日到7月21日,一个多月的时间,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陪伴在患者沈某身边,为了让他得到更好更快地恢复,主管医师程磊和科室医护人员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锻炼计划,每天辅助他进行床边锻炼,促进肌力的恢复,增加肌肉力量,有效减少血栓相关风险。程磊主管医师经常用轮椅推着他外出进行下床活动,陪伴他聊天,降低拔管后谵妄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同时还帮助他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减少肺不张的风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沈某的身体机能慢慢恢复,他可以坐起来了、走路了、自主进食了,成功实现重症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走着出院的可能。
2023年7月21日,患者沈某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平稳,康复出院。出院当天,患者沈某及家属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 尽职尽责暖人心”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亲手交到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军教授、副主任尧国胜教授、农进副教授、程磊主管医师等医护人员手中。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患者家属说:“感谢右医附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是你们用精湛的医术和高质量的护理,从‘死神’手里把我的父亲抢救回来,让他获得重生。”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表示,重症康复的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时间,加快康复进程。对于接受过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能够站着走出病房,恢复得这么好非常不容易,这是医患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ECMO团队将持续提升救治水平,为挽救重症患者生命而不懈努力,不负人民群众的信赖和重托。(文图/王瑞文 程磊 二审/韦春萱 刘东亮 三审/王东栋 发布/麻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