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的滴滴声,不时传出微弱的啼哭声,多名仅有几个月大的患儿插着管躺在病床上,身边没有父母陪护,只有医护人员充当“临时爸妈”在病床旁照顾。病房里,医护人员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位患儿的病情变化,果断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帮助患儿在生死考验中渡过难关……这就是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工作日常,也是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平凡点滴。
危急:两个月的婴儿生命垂危
2023年9月12日凌晨3时50分,刚刚安静下来的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房突然接诊了一个仅有两个月大、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症状的婴儿。在接到婴儿的第一时间,病房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据该患儿的主管医生张仲将医师介绍,该婴儿在抢救时病情十分危急复杂,同时出现了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溶血尿毒症、惊厥持续、感染性休克等多种危重症状,病情危急,命悬一线。为了挽救这个初生的生命,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在争分夺秒、临危不惧、分工明确、科学有序地为该患儿进行抢救,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抢救患儿。
抢救:见证右医附院儿科人的精湛医术和勇气
“该患儿病情复杂危重,同时也是我们医院目前进行血液和血浆置换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在进行抢救时,我们医护人员也下了很大的决心,力争把婴儿抢救过来。”右医附院儿科主任黄月艳教授介绍说,在为该患儿抢救的过程中,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训练有素,临危不惧,同时在医院肾内科、血透室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的配合下,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先是维持呼吸、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对症治疗努力寻找病因,并及时给予血浆置换、血液透析……历时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战,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才与这名仅两个月大的婴儿闯过了一道道鬼门关,直到2023年9月12日21时,该婴儿的生命体征才开始慢慢地相对平稳。长时间的抢救让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精疲力竭,但在面对病情复杂的危重患儿时,他们仍一刻都不敢松懈,永不放弃,时刻关注着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患儿在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里做血液和血浆置换。
坚守:为生的希望不舍昼夜
专业的抢救、精准的判断和高水平的治疗为更多的患儿带来了新的生命,为家庭带来了生的希望。为了患儿的病情,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陪伴在患儿的病床旁,时常不知道窗外是白天还是黑夜,有时忙碌起来竟也忘了时间、忘了吃饭,甚至没办法陪伴家人。该患儿的主管医生张仲将医师的妻子在日前刚刚生下了孩子,但是为了陪护观察病房里的患儿病情变化,他毅然选择坚守在病房里,无法自己照顾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

右医附院儿科主任黄月艳教授带领团队讨论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
感动:医者父母心擎起老区患儿的生命蓝天
此次的成功抢救充分体现了右医附院医护人员专业、精湛的医术和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大爱之心。而类似于此的急难抢救,在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里却时常出现。尽管忙碌,但团队中的每个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相互协作,力争在第一时间为患儿的生命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右医附院儿科主任黄月艳教授深情说道,“儿科重症医护人员的工作无比艰辛,有时候倾心付出,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仍然每天披星戴月地陪伴着各地转来的危重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为每一个来到右医附院就诊的患儿擎起一片生命蓝天。”

为患儿抢救的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专家团队。
以精湛医术治病,以仁爱之心救人,右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全体医护人员在黄月艳主任、李东明副主任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始终坚守在桂滇黔三省交界区儿童健康的最前线,为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呕心沥血、保驾护航。
(文图/李秀悦 二审/黄月艳 刘东亮 三审/王东栋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