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为百色革命老区人民解除病痛疾苦
杏林繁茂,为国家社会建设发展培育医学英才
…………
右江民族医学院坐落于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英雄城市——广西百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是“两国三省”交界地区(两国即中国、越南,三省即广西、云南、贵州)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建校66年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肩负着改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的庄严使命,始终扎根百色老区,秉持“大医精诚”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基层和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8万多名医学专业人才。

右江民族医学院百城校区

右江民族医学院百东校区
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从1980年建院伊始,就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承担着守护老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重任。
当前,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医学科普工作承载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理念的重要使命。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三大领域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秉承“根植老区为人民 医者患者一家人”的办院宗旨,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多措并举打造具有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色的“家”健康文化品牌,创新科普内容和科普方法,不断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总院区全景图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全景图
2024年3月2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指导,中国家庭报社、腾讯SSV健康普惠实验室、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等机构于2023年底联合发起的“生机计划2023”公布资助项目名单,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陆柳雪教授团队主持的《边陲少数民族山区基于VR技术“生机康传”健康科普平台研发及三级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从全国300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生机计划”30万元资金资助。该计划聚焦低卫生资源地区妇幼健康领域的创新支持,从资金、资源、专家、应用场景等方面为优质项目助力,探索数字化助力低卫生资源地区妇幼健康问题解决的有效模式,从而惠及更多人群。这标志着右医附院健康教育与科普工作迈入信息化与数字化行列,成为突破健康科普管理工作瓶颈的有力尝试和重要举措。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边陲少数民族山区基于VR技术“生机康传”健康科普平台研发及三级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生机计划”30万元立项资助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机康传”项目组成员王巧娜在现场进行终审答辩汇报
丰富科普平台资源,破解难题办实事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与越南接壤,聚居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87%,群众居住分散、服务半径长,现有健康教育资源匮乏、传播形式单一、覆盖面积小、可及性差,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知识需求。因此,构建科学、规范、便捷、可持续的健康科普知识传播机制势在必行。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陆柳雪教授团队本次入选的项目聚焦于提升低卫生资源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自主研发设计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山区基于VR技术“生机康传”健康科普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推广。平台分为管理端、医护端、大众端三个端口,大众端下设“家健康”科普学校、“生机”研学基地、专家库和健康科普资料信息资料库等。管理端实现舆情舆论监控管理、健康科普信息技术维护、“家健康”急救科普学校课程安排、“家健康”急救科普课堂和“生机”研学基地预约、医护人员管理、大众账号管理等功能。医护端实现自主承接“家健康”科普学校和“生机”研学基地授课安排、上传健康科普资讯、健康科普直播等功能。大众端能够实现健康知识获取、健康知识互动、预约“家健康”急救知识科普课堂和研学基地实地参观学习、观看健康科普直播等功能。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科普知识普及,提升人民群众居民身心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健康行动参与,让科普进万家,为边陲山区少数民族山区百姓带来健康福音。



2024年3月22日,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暨“家健康”科普学校在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揭牌成立
在传播模式创新方面,该项目依托医院现有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家庭”联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联盟,构建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家庭联动的三级传播体系,发挥联动协同机制,优化、提升边陲少数民族山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公平性。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负责在本院及市区全面推广运用,并负责二级医院推广运用相关知识的培训。二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负责在二级医疗机构内及县份全面推广运用,并负责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推广运用相关知识的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负责在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及辖区内全面推广运用,通过三级传播方式确保“生机康传”健康科普信息化平台有效传播,促进边陲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健康科普知识的触及率。全面落实各传播主体的主体责任,保证“生机康传”项目的可持续运营管理和传播,通过VR技术等手段促进居民健康行动参与,为周边其他省、市、县的居民提供更具权威性、适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个体化的健康科普知识,最终达到改善大众健康观念与促进健康行为的效果。
发挥科普队伍优势,精准服务解民忧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广西医院协会医院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广西分盟、广西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基地、百色市社区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是基层健康传播能力提升工程暨彩蝶孵化公益行动代表单位之一,医院健康传播实践研究中心挂靠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蝴蝶学院”广西新媒体实训基地。多年来,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积极发挥医疗机构健康科普主阵地作用,构建“医普融合”机制,鼓励全院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加快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为健康科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医院目前已经形成“家健康”官方微信订阅号、健康传播实践研究中心、孕妇学校、“健康扶贫送医下乡”巡回宣讲医疗队、阳光书屋儿童故事会、居家照护系列科普视频、“六点半”工作坊和9个专科健康教育门诊等优势科普形式和阵地,使全民健康意识与科普理念得到强化与加深,获得良好的成效。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在百色市承办2023年全区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新时代健康科普领导力)培训班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暨“家健康”科普学校护理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健康科普宣传工作,紧紧围绕群众健康需求,积极创作科普作品,借助形式多样的科普方式将健康知识传播给公众,营造全院参与科普的浓厚氛围。医院目前开展的健康科普特色项目涵盖全病种科普矩阵,组织拍摄以病种为单位的科普视频,定向推送至桂滇黔三省交界区的互联网用户,高质量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打通健康科普“最后一公里”。医院发挥全媒体互联互通作用,构建网络传播机制,开设健康知识宣传栏及“科普微讲堂”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制定“抖音优惠挂号”等政策,在线上为患者答疑,针对不同人群推送个性化健康信息和建议,提升就医体验感。通过医院“家健康公众号”“右医说医直播间”“全国青年文明号”“六点半工作坊”以及“互联网+服务”等平台及各级媒体健康生活栏目等媒体平台,传播科学就医、合理用药以及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医院宣传部门不断加强对新媒体平台发布健康类信息的监督管理,加强内容审核,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建立媒体快速传播通道,大力普及卫生健康及疾病预防知识,消除人们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
科普品牌效能升级,织牢健康守护网
搭建桥梁、共建共享,是生机计划开出的社会“药方”。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机康传”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矩阵低医疗资源地区的妇幼科普平台,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教育普及、强化公共卫生意识、培养健康传播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项目组积极承担社会科普责任,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各岗位职责,强化人员培训与提升应用水平,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打造高品质科普作品,提升公众健康意识。项目组下设平台研发组、信息资讯组、课题研究组、教学培训组和社会服务组,主要围绕“生机康传”项目组总体目标实践探索,以科普重大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健康科普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活动,积极传播推广科普成果,为健康传播提供参考借鉴。项目组还致力于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建设,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科研成果、设备开放、经费安全等档案,完善平台的信息化功能,促进“生机康传”健康科普信息化平台可持续发展。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右医说医”健康科普直播间开播获广大市民认可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陆柳雪在向媒体记者介绍右医附院护理科普教育建设发展情况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搭建科普平台、拓宽传播渠道,不断发掘科普人才,壮大科普队伍,捕捉医院的亮点、优势及特色,创作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让“高精尖”的医学知识更“接地气”,让健康观念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为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广西建设贡献科普力量。
(文/王瑞文 图/宣传科 二审/刘东亮 三审/王东栋 发布/莫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