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天,时而展露明媚笑颜,时而沉下阴郁之色。在我校第五十一届运动会的两天赛程里,师生们经历了烈日炙烤、暴雨倾盆甚至冰雹突袭的极端天气。然而,在这场自然界的“极限挑战”中,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护航者”——后勤保障团队,他们顶着烈日、迎着风雨,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校运会保驾护航,成为这场运动会最坚实的后盾。
赛前筹备:未雨绸缪,筑牢安全防线
为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后勤基建处成立“校运会应急保障组”,并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确保突发情况能快速响应。比赛前一天,服务保障科工作人员顶着高温搭建了45顶遮阳帐篷、摆放了30余套桌椅,在检录处、观众席、医疗点等关键区域搭建起连绵的“蓝色长廊”,为师生提供临时休息与紧急救护的场所;卫生所储备了充足的医疗用品及防暑降温物资,并针对中暑、扭伤、脱水等常见运动伤害进行专项演练;饮食服务中心还配送了充足的凉茶、糖水、温开水给运动员们提供能量补给。

工作人员搭建遮阳帐篷
赛时保障:风雨无阻,守护师生健康
运动会期间,天气变幻莫测,上午烈日当空,下午暴雨突袭,但后勤团队始终坚守岗位。面对百东校区与百城校区之间的交通难题,车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行动,精心部署。联系调配了22辆性能优良的大客车、公交车,它们宛如钢铁巨兽,整装待发。运动会期间,共安排往返109车次,形成了一条条高效、安全的运输通道,安全运送师生达6387人次。这一辆辆车,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承载着两个校区师生们对运动会的热切期待。在医疗服务点,医务人员、120急救车全程值守,随时处理中暑、运动损伤等突发状况。一名长跑运动员在冲过终点线的瞬间,突然因体力透支晕倒在地,现场医护人员迅速行动,立即采取降温处理、精准穴位按压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全力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医务人员冒雨巡视赛场,及时为扭伤、摔跤的运动员包扎固定。通过微信群实时推送《校运会常见运动损伤及中暑应急处置》知识,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医务人员处置运动损伤的同学

医务人员冒雨巡视赛场
赛后心声:你们的坚守,是我们的底气
赛后,运动员动情地说:“看到医疗服务点随时待命的医生,我们才能放心拼搏。”另一位同学回忆,班上有一名同学突然面色潮红站立不稳,他立即翻出班群里刚发的“中暑应急处置”,按步骤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盐饮料、冷敷颈动脉,为后续的专业救治赢得黄金十分钟……而浑身湿透的后勤工作人员只是笑着摆手:“只要比赛平安顺利,再累都值得!”
据统计,极端天气期间医务人员共处理运动损伤10余例,转运高温不适师生5人。
这场运动会,不仅是速度与力量的比拼,更是责任与温情的交融。后勤保障团队用专业与汗水诠释了“护航者”的担当。他们用专业与坚守,筑起了最可靠的后勤保障,诠释了“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
(文图/后勤基建处供稿 一审/周元智 二审/刘士铭 发布/陆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