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廷坚,现任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内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南宁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南宁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委员。

向廷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于桂西的一个边远山区,家境贫寒,自小随父母农耕,那时物质匮乏,缺医少药,小小的病痛就能让人刻骨铭心,就是这种刻骨铭心让学医的萌芽在他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
带着对学医的憧憬,2001年,向廷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科院校,当时他的第一志愿就是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都特别高兴,特地为我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庆祝,入学的时候我的姑父还特地送我到学校报到。”向廷坚说。
“走进右江民族医学院,我的第一印象是学校很古朴,简约而不简单:四边镶有绿色琉璃瓦的图书馆,大医精诚几个雕塑字镶挂在图书馆大楼正中央,图书馆正前方的广场上是一个李时珍雕像,雕像周围是一个荷花池,夏末初秋的荷花池散发阵阵清香。”回忆起当时来到学校的情景,向廷坚感触良多,“我犹记得当时举行新生开学典礼,院长黄瑞雅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大医精诚’校训的内涵,希望我们要怀揣着崇高的医者精神,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大医精诚的医者。”
“学医是严谨而枯燥的,学校的老师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学医一定要努力,要有严谨的态度、钻研的精神、博学的视野、博爱的胸怀、人文的关怀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老师的话一直鼓励着向廷坚努力学习。“在学校学习期间,我每天都要进行英语口语练习,还有各种实验课、解剖课、见习课、选修课等”,向廷坚说,“医学是各学科相互融合贯通才能掌握好的知识,如生化、解剖、生理、药学、诊断学、医用英语、统计学、内外妇儿科……要求掌握的内容很多,而每一个学科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全方位的学习也为他步入社会治病救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大学五年的寒窗苦读,2006年7月,向廷坚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记得毕业的那一刻,我们戴上学士帽,穿着学士服,在毕业典礼上再次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读神圣的医学生誓词。这是我们医学生最荣耀的一刻,从此我们将正式走上工作岗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象征我们正式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向廷坚说:“毕业典礼那天,校长黄瑞雅教授希望我们要牢记‘大医精诚’校训,弘扬‘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扎根基层,不忘初心,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向廷坚认为这是右医人引以为傲的精神法宝。深受这种精神所感染,许多右医毕业生在工作单位都能受到同事以及患者的好评和赞誉。“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我以身为右医人而感到骄傲。”向廷坚自豪地说道。
向廷坚毕业后就职于崇左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见证了崇左市人民医院由中等县级二甲医院逐渐成长为目前崇左市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变迁。2016年5月,向廷坚考入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从事呼吸消化内科临床工作。通过在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7年,向廷坚不断把专科业务做精、做强,他先后主持开展了十几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填补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空白,得到广大患者和同事认可。2019年9月,向廷坚以过硬的专业技术担任内二科(呼吸消化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他不断带领科室向前发展。先后完成各种危重症的救治、罕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救治、三四级复杂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等医疗业务。不断创新,先后处理十几例各种医院或者科室面临的“首例”特殊病例,使科室各方面业务得到不断发展。
在工作期间,向廷坚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员工”“左江日报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并多次收到患者写来的感谢信和锦旗。此外,他还参加了区内外举办的摄影、歌唱、知识竞赛等各种比赛,摄影作品录入崇左市建市十周年摄影集,先后代表中国青年参加2010年、2013年两届中越大联欢活动,代表崇左市参加全广西中国梦知识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不断激励着他积极进取。

“工作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平等对待众生,大医至诚,精学以用;踏实做人,积极肯干,不辱使命,方得始终。”向廷坚觉得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进取,解除患者的疾苦是我们医者最大的价值所在,人生的追求应该争取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向廷坚表示:“值此右江民族医学院建校65周年之际,我特向学校的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老师们的辛苦栽培,感谢每一位右医人自强不息地奋斗,相信右江民族医学院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文/党委宣传部整理 图/向廷坚 编辑/莫 军 审核/麻霄汉)